----记365日博执行局局长徐占旗
赤日炎炎的中午,你在做什么?
或许,你坐在屋子里吹着空调,品着凉茶。而他头顶烈日,疾走在乡野小道上。
或许,你已经进入梦乡,修养身心。而他汗流浃背,奔走在当事人之间。
用23年的时间,你会做什么?
或许,你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个特定目标上,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他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23年如一日。
或许,你将所有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地方,已经拥有了高品质的生活。而他奋斗在艰苦的基层一线,无怨无悔。
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365日博执行局局长徐占旗。
提起宁夏海原县,人们会想到91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会想到“贫瘠甲天下”,会想到这里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正是这片饱受灾难的黄土地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的黄土高原儿女。徐占旗就是这样一位黄土高原上的汉子,他没有流传千古的英雄事迹和流芳百世的豪言壮语,他只有在这片黄土地上扎根奉献的赤子情怀,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他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的孺子牛精神,用23年的时间不断地书写着人民司法的新篇章。
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艰辛与不易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境内沟壑纵横,气候干燥,水源不足,交通不便。这里是一个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使这片土地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1965年11月,徐占旗出生在海原县关桥乡冯湾行政村。由于家境贫困,在他的记忆中,童年、少年时代是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度过的。正是这段与饥饿斗争的过去,让他知道了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艰辛与不易。
1988年9月,23岁的他进入365日博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为了能够胜任法院工作,没有学过法律的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知识,3年后他取得了法学专科文凭。
1995年他被任命为副科级审判员。担任审判员以后,当看到部分案件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兑现,尤其是自己审理过的案子,当事人怀着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的信任将案件交到自己手里,由于种种原因,判决书却沦为“一纸空文”,让他心急如焚。原本生活就拮据的当事人,因受损的权益无法得到实现,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陷入了生活的泥潭,这让他寝食不安。
2002年4月,他主动请缨,申请调入执行局工作。2003年4月,他被任命为执行庭庭长。
尽管他知道执行难,并做好了心理准备去攻克这个难题,但执行过程的艰难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四处奔波找人、翻山越岭送达、常常与被执行人上演“追逐大战”,让他切身感受到了执行之难。但他很快便适应了这项“体力”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执行之中,不遗余力的执行每起案件,在他的带领下执行工作有了明显的起效,执结率年年提升。
随着接触执行工作的时间越久,他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
马某因琐事与李某发生纠纷,被李某击伤左眼,导致左眼失明。由于被执行人李某家徒四壁,无法履行判决义务,生活困难的马某陷入了生存困境。
申请执行人张某因交通事故成为植物人,被执行人吴某经济困难、家境窘迫,无力支付10万余元的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而张某的家人对巨额的医疗费一筹莫展。
穷尽执行措施,两个申请执行人的权益依然无法实现。马某与张某的案子让他产生了一种无力感,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
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特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该怎样保障?是他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
2008年年底,一个成熟的方案逐渐成形。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院长金勇,由法院出资建立一个执行救助基金,向符合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金,待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后,再向被执行人追偿。
他的想法得到了金勇院长的高度肯定。在金勇院长的多方协调下,在法院设立执行救助基金获得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1月,海原县法院建立了宁夏法院系统首个执行救助基金,由县政府每年拨付10万元,法院从诉讼费中提取5万元,建立了总额为15万元的执行救助基金。
2009年3月6日,金勇院长和徐占旗将第一笔救助金交到了马某手中。看着马某接过5000元救助金的时候,徐占旗长出了一口气,对这些特困申请执行人终于有了交待。当天下午,他们又将3000元的执行救助金交到了张某手中。
至今,已有24名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申请执行人领到了10万余元的救助金。
徐占旗知道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的艰辛与不易。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选择了执行这条路。
他是个真正的“儿子娃”
2008年1月30日,对申请执行人黑某及三个孩子来说是不幸的一天。当天,黑某的丈夫在回家途中,因交通事故身亡。
然而祸不单行,本想着获得经济赔偿后独自将孩子拉扯大的黑某被告知,其公公马某携带10.5万元的赔偿款“消失”了。对黑某及三个孩子,无疑是晴天霹雳。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黑某,陷入了绝望之中。
多次寻找马某无果后,黑某将马某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由马某向黑某及三个孩子返还7.8万元赔偿款。判决生效后,黑某申请强制执行。
在了解了案情后,徐占旗为黑某母子的遭遇深感不平。看着孩子那无助的眼神,他被深深地震撼了,那眼神之中本应是充满快乐的,现在却有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内容。他暗自决定一定要找到被执行人马某,还黑某母子一个公正的待遇。
执行该案最大的难题是被执行人马某下落不明。他千方百计打听马某的下落,凡是得到一点马某的消息,他便带领执行干警第一时间赶去,一丝线索都不错过,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马某像在人间蒸发了一样。
2009年12月29日,黑某给他打来电话,说她打听到马某在新疆巩留县。向黑某详细的询问了有关情况后,当天下午,他便带领四名执行干警赶往巩留县。
颠簸了近60个小时后,他们抵达目的地,顾不得休息,立即按照黑某提供的线索寻找马某。得知马某正在清真寺做礼拜,他们便守候在清真寺门口。40多分钟后,马某终于露面,他们迅速将马某带上了车。
找到马某,徐占旗并没有放松下来,如何让马某履行义务才是最终目的。而此时的马某,仍然拒不履行判决义务,无丝毫悔改之意。
当天下午,经请示主管领导批准后,他决定对马某采取强制措施,拘留马某并冻结马某的账户。同时,继续查找马某在当地的财产,追回了马某已转移的 1.7万元。
2010年1月5日,因涉嫌构成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马某被带回海原县,移送公安机关处理。4月8日,被执行人马某主动履行了全部义务。
接到执行款的黑某喜极而泣,向徐占旗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徐局长,你来回跑了几千里路,为我们娘几个要回了赔偿款,你是个真正的‘儿子娃’(海原方言里形容一个人敢于担当、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看着黑某及三个因营养不良而面黄肌瘦的孩子开心的笑容,这个高原汉子扭过头,强忍住了眼角泛起的泪花……
面对故意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徐占旗敢于碰硬,充分利用强制执行的威慑力,使一大批“老赖”积极主动的履行了判决义务,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他更注重讲究执行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受到当事人的高度褒扬。
海原县是回族聚居县,全县有70.6%的人口是回族,回族群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氛围浓厚,民风浓郁。
徐占旗是汉族,不信仰伊斯兰教,但他却熟悉回族宗教习惯、民俗风情,这是他特意向几位回族同事学习的,是为了能够拉近与信教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进行沟通。
他善于利用宗教界人士群众威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优势,主动邀请宗教界人士参与案件调解。他知道法律与宗教的目的都是引人向善。
王某申请执行田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被执行人田某以身患疾病、只欠王某2700元为由,拒绝履行1.5万元还款义务。
王某与田某系表兄弟,因借贷纠纷,双方曾发生过冲突,矛盾十分尖锐。而且,两人的矛盾使双方家族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虽是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但牵涉到两个家族,绝不容忽视。见双方当事人是回族,为了能够有效化解双方的矛盾,修复破损的家族关系,使双方和好如初,徐占旗决定邀请村里清真寺阿訇、双方当事人长辈参与调解。
在阿訇及当事人长辈的帮助下,徐占旗从宗教、道德、伦理、法律等方面着手,展开说服教育工作。尤其是阿訇的一番言辞,让被执行人田某认识到了错误,愿意主动履行判决义务,而申请执行人王某鉴于亲戚关系自愿放弃了部分债权。
值得一提的是,被执行人田某在离开法院前,特邀王某、执行法官们第二天去参加他儿子的婚礼。结案容易,解开心结却非易事。被执行人田某用自己的方式对执行法官们给予了认可。
刚柔并济,相得益彰。这是徐占旗的执行艺术。
他是一个真正的“儿子娃”。这是老百姓对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执行法官的最高赞誉。
他不是一个“好老公”
在妻子的眼中,徐占旗不是一个典型的好老公。主要原因是他不顾家。
妻子的心里有一本帐,记录了他的诸多不是:
家里灯泡坏了,打电话让老徐来换,他不接电话。
家里没有米了,让老徐下班后去买,但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
说好中秋节放假了去看望女儿,老徐却临时改变主意,去下乡了。
春节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老徐屁股还没坐热,接个电话就急忙走了。
老徐感冒了,吃药不管用,让他去打点滴,总是说很忙、走不开。
……
对此,妻子有过不满,有过迷惑,有过委屈。但每当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她又怎么忍心去责备他呢?
妻子现在最担心的是他这个“公家人”的身体,劝他注意身体,工作重要,健康更重要。已是不惑之年的他,总是笑着说:“我身板好着呢!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要想干好执行工作,就要做好舍小家的准备。说起家庭,徐占旗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愧疚。父母在老家颐养天年,他不能在二老膝下尽孝;妻子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他无暇顾及家中大小事务;大女儿在外地读书,他从来没有去看望过她;小女儿在读中学,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她的家长会……
要想干好执行工作,就要忘记休息日。这是徐占旗对执行法官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八年来,徐占旗度过的节假日屈指可数。
正是在他这种全力以赴、忘我工作的劲头的带动下,执行的效率越来越高,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日益增加,执行工作呈现出新局面。国庆7天执结67案,执结率提升15%;法院公众满意度位列全区法院第二,近三年86.6%的执结率功不可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成效明显,被宁夏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无执行积案法院”,等等,这些是他和执行法官们的成绩,也是他们的荣誉。
路途较远的当事人晚上没有回家的车,他亲自送他们回家。在妻子的印象中,让老徐陪自己逛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执行员小马身患重感冒,他陪着小马去医院检查。在妻子的印象中,她从未享受过这种待遇。
遭遇被执行人暴力抵抗执行,他将执行法官们护在身后。在妻子的印象中,老徐从来没有向她提起过。
当人们欢度国庆佳节的时候,他却忙着啃“骨头案”。在妻子的印象中,老徐还没带自己出去旅游过。
或许,在妻子眼中他不是一个典型的“好老公”,但他绝对是一个好局长。
他是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2010年10月11日,海原县法院审判楼旁边的空地上,五个穿着审判服的法官穿梭在一辆拉着煤炭的车辆和磅秤之间,拉炭、过磅、记录,忙的不亦乐乎。
路过的人们以为是法官们在忙于购买过冬的煤炭。其实不然,是执行法官在为10位当事人分炭。法官为什么会为当事人分炭?这还得从一起执行案件说起。
2006年12月,张某承包了蒿川乡种植西砂瓜的部分压砂工程,雇佣李某、郭某等10人为其拉砂。工程结束后,经结算张某欠李某、郭某等人3.42万元拉砂款。李某、郭某等人多次催要,张某以其尚未得到工程款为由拒绝支付。
2010年4月,李某、郭某等人将张某诉至法院,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书生效后,张某怠于履行付款义务。李某、郭某等人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张某去向不明,使案件陷入了僵局。多方打探,得知张某是故意躲避执行,徐占旗便找到村支书杨某,邀请杨某协助法院给张某做思想工作,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
在杨某的配合下,张某同意主动履行义务。同时他提出,因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想用煤炭折抵拉砂款。在征得李某、郭某等人的同意后,双方当事人协商由张某用50吨煤炭折抵拉砂款。但在如何分配50吨煤炭上,双方发生了分歧,互不相让。张某意欲将50吨煤炭全部交给李某、郭某等人,由他们自行分配;李某、郭某等人却要求张某依照所欠拉砂款的数额,逐人分配。
为了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徐占旗决定亲自为李某、郭某等人分炭,在计算好每名申请执行人应分得的煤炭吨数后,便发生了上述法官们分炭的场景。
看着忙碌中的执行法官们,申请执行人李某感动地说道:“会判案子的法官很多,会捋起袖子帮当事人分炭的法官太少了!”
2004年,徐占旗被宁夏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称号。
多年来,他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好法官的标准。他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要群众满意,苦一点、累一点,值得。
徐占旗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帮助当事人解决困难,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尽力而为。从事执行工作以来,他也不知道自己帮助过多少当事人,为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管顿饭、掏车费,帮助当事人搬运家具,帮助当事人抢收玉米等,只要当事人有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帮助当事人解决。
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宗旨。
2010年9月20日下午,徐占旗一行前往被执行人马某家中执行杨某申请执行马某民间借贷一案。来到马某家中,向马某说明来意后,已达70高龄的马某面露难色,说道:“子女们外出打工了,我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我拿不出1万元偿还借款。”这时,执行法官们发现马某身患严重感冒。马某妻子告诉执行法官,他们已经没有钱去医院看病了。
马某强烈的咳嗽声让徐占旗心里泛起一阵酸楚。案子先放一边,当务之急是送马某去就医。他让执行法官小杨搀扶着马某上了警车,带着马某夫妻二人直奔乡卫生院。
直到晚上10点,马某才输完液体。因卫生院没有多余床位,陪着马某打点滴的徐占旗将马某夫妻二人送回了家中。
回到家中的马某热泪盈眶,说自己会想尽办法还钱的。
10月25日,马某的儿子怀揣1万元来到海原法院,交清了执行款,代父履行了还款义务。他紧握着徐占旗的手说:“我们在外,老父亲没有人照顾。要不是你们,他的病情会越来越重,你们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在海原县法院荣誉室里,悬挂着13面当事人送给执行局的锦旗。一面面锦旗,是对执行工作的最大肯定,是对徐占旗最大的鼓舞。
他是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因为他的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
2011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七,小暑。徐占旗带领执行法官住进了李旺镇。
三河镇、七营镇、李旺镇等地的被执行人长期外出务工,去向不明,案件执行难度极大。正值农忙时节,他利用这一时机,驻扎在当地开展执行工作,一方面容易打听到有关被执行人的线索,一方面容易跟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执行起来事半功倍。
吃不惯、睡不好,思念妻儿,同行的年轻执行法官难免会有情绪波动。他鼓励他们,克服眼前这点困难,我们就能换来申请执行人喜笑颜开。
他们已经10天没有回过家了。
海原,这座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小山城,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海原。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这片沉默的黄土地不会变,蔚蓝的天空不会变,璀璨的星空不会变,不会变的还有徐占旗这个高原汉子对这片黄土地的眷恋、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以及他风雨无阻的执行路。